廣州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
一、序言
“十二五”時期是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提速、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應急管理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為進一步推動廣州市后亞運時期應急體系建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按照新型城市化發展要求和“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思路,制定本規劃,指導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到2015年,全面建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一)編制依據。
本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共廣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廣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幸福廣州建設總目標以及應急管理工作實際制定。
(二)規劃范圍。
本規劃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按照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及恢復與重建等工作環節,以及風險隱患管理、基層應急、社會參與、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等重點領域和技術體系建設的不同要求,統一規劃“十二五”時期全市應急體系建設。
(三)規劃性質。
本規劃是以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為對象的專項規劃,是“十二五”時期,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制定應急管理領域相關政策,以及安排應急體系建設項目、政府投資和財政支出預算的根據。
(四)規劃功能。
本規劃是廣州市未來5年應急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規劃主要是明確應急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等,為開展應急體系建設提供政策依據和支撐。完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和“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體系,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及其造成的損失與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廣州社會、政治和經濟和諧穩定,為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幸福廣州建設提供保障。
二、“十一五”期間應急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時期,是廣州市應急體系建設科學統籌發展的起步階段,也是經受嚴峻考驗和歷練的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決策與部署,積極推進應急體系建設,圓滿完成應急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任務,應急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建立由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和應急管理辦事機構、應急指揮中心、專項應急管理機構、現場指揮部及鎮(街)、社區應急管理辦事機構等組成的應急組織體系,“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日益完善。形成以總體預案為核心,專項預案、部門預案、地方預案、重點企事業單位預案、重大活動預案為基礎,覆蓋多層級多領域的應急預案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應急科普宣教體系,公眾應急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逐步提高。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風險隱患、危險源管理日益規范,應急管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范轉變。應急隊伍、應急聯動機制和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應急管理能力水平明顯提升。
“十一五”期間,全市突發事件形勢總體平穩,各類突發事件數量和損失總體呈下降趨勢,重大和特大突發事件得到有效遏制。有效應對處置了甲型HINI流感疫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10.12”番禺卡源事件等眾多復雜、處置難度大的突發事件。應急服務保障作用充分發揮,依托現行應急管理體系,城市應急管理工作與城市運行、亞運應急保障工作全面融合,圓滿完成廣州亞運會、廣交會等大型活動應急保障任務,保障了城市運行和社會秩序安全平穩。
應急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任務的圓滿完成,標志著廣州市應急體系建設邁入完善體系、提升能力的新階段。過去5年應急體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十二五”時期應急體系建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十二五”期間應急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廣州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城市安全面臨的挑戰和考驗更加復雜嚴峻,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工作任務更加繁重艱巨。
(一)特殊地理位置給應急管理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廣州市位于東南沿海地區,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是臺風、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多發區。廣州市是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和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特殊,毗鄰港澳,輻射珠三角,海陸空交通方便,是人流、物流聚集地,各種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多,應急管理工作形勢復雜。
(二)轉型期凸現的各類矛盾加大了突發事件的潛在風險。廣州市正處于城市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期,不穩定因素較多,多年來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積累的社會矛盾開始顯現,在社會治安、勞資糾紛、經濟糾紛、環境污染、生產安全等方面存在諸多隱患。城市特有的一些重特大突發事件隱患依然存在,新的致災隱患還可能不斷出現,突發事件危險源呈現分布廣、類型多、重點突出、人為誘因比較多等特點。
(三)應急體系本身存在薄弱環節制約了應急管理工作發展。廣州市應急體系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是“一案三制”建設和規范化程度需進一步深化,基礎設施綜合防范能力需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基層應急能力需進一步增強;應急管理社會參與程度需進一步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