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相對較高;各種特殊性火災和災害性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量和難度也有了較大的增長。而滅火救援工作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勤保障工作的好壞?無論是水災、火災、地震還是其他大型事故現場的處置,都離不開戰勤保障隊伍連續不斷的供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隊伍的戰斗力。下面,本人針對戰勤保障儲備工作,談幾點思考。
首先是對儲備工作的要求
戰勤物資數量繁多,管理不好會造成財物損失,進而影響戰勤保障工作。因此,加強管理是提高戰勤保障能力的必要措施。一方面要確定各類物資合理的儲備基數和報廢年限;登記造冊、分類儲存;戰斗消耗,及時補充;過期報廢,及時更新。另一方面要建立質量檢查維護保養制度,防損變質,使其一直處于良好的戰備狀態。還要建立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實行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平時進行考評,確保各項戰勤工作和落實。
其次是儲備工作的要點
戰勤儲備工作涵蓋面很廣,具體包括物資儲備、人力儲備、信息資源儲備和資金儲備。而物資儲備工作是我們消防部隊做好戰勤保障的基礎,更是儲備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物資儲備可以分三方面進行:
一、常規儲備。在滅大火、打大仗的戰斗中,往往是滅火救援藥劑、空氣呼吸器、火場供水裝備、移動滅火設施等方面首先出現補給不足。因此,消防部隊在全面掌握社會面物資儲備的同時,必須分類測算好作為各類等級火場需要消防部隊儲備必要物資,并最大限度儲備,這樣才能做到精確保障和可持續保障。具體的物資儲備種類應包括:搶險救援服、手套、頭盔、鞋,防火服,防火靴,繩索,水槍,水帶,以及空氣呼吸器套裝(包括面罩、器體、鋼瓶)等等。
二、預見性儲備。消防部隊戰勤保障部門首先應針對本轄區或者戰勤聯動區域內可能發生的災害性事故儲備適量和必要救援物資:如雨衣、迷彩服、水壺、攝(照)像機、錄音筆等物品;更要提供生命探測儀、軀體固定氣囊、肢體固定氣囊、傷員固定抬板、多功能擔架、救生氣墊、氣動起重氣墊、救援三角架、液壓救援頂桿、液壓機動泵、手持式鋼筋速斷器、無齒鋸、機動電鋸、移動照明燈組、移動發電機等破拆、起重、救生等救援裝備。
其次是通訊保障。要為參與搶險救援的官兵配備必要的單兵和集團通信工具,并保證救援中的通訊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儲備中有針對性的準備一定數量的通信器材。
此外,還應注意的是生活保障。戰勤保障部門必須備足可供參戰人員使用一段時間的飲食、給養(如礦泉水、八寶粥、面包、方便面、火腿腸、牛奶、速食咸菜等)和常用的急救藥品、醫療器械、防火器材等等。
三、聯動性儲備(與社會力量進行聯動)。具體分為三方面內容:
1、代儲。對于價格持續上漲、且部隊無條件大量儲存或不便于儲存的物資,如燃油、泡沫液等,可以采取提前購買并請地方相關部門代為儲存的模式來完成儲備。但要注意的是,必須通過合同的方式確立雙方權利義務,并依法遵守合同的相關內容。
2、共享性儲存。對于僅在特殊場合才用到的,如挖掘機、鏟車等大型機械,消防部隊沒必要進行購買或儲存的,可以與市政等相關部門進行資源共享,將他們的大型機械列入保障物資名單,平時各司其職,戰時一起出動,共同完成搶險救援任務。
3、聯動。對于食品、藥品等具有保質期、不利于長期和大量儲存的物資,戰勤保障部門只需儲備足以應急的數量,在戰時啟動物資供應預案,由聯動的超市、餐飲企業負責供給指戰員的飲水和食物的供應。
在戰勤儲備中,還應儲備必要的人力資源。具體做法是:不僅需要將相關人員編入戰勤保障大隊,更要使相關部門:如修理所、物資倉庫、衛生所、供應站保證專人值班,24小時在崗在位,遇到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可以立即出動。在人員配備要好中選優,因為戰勤保障大隊是保障與作戰為一體的單位,人是戰勤保障作用發揮好壞的前提條件和決定因素;配齊配強戰勤保障人員,將是打贏大型火場的關鍵所在。
同時,更不可忽視基礎信息資料的儲備(即與戰勤保障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戰勤保障大隊有必要將全支隊出動范圍內的滅火劑、消防器材的生產廠家,餐飲企業、超市以及國道,省道,高速公路的里程、服務區,各地的加油站等內容全面采集、錄入消防部隊及社會消防數據信息庫。這樣一方面可以為戰勤保障服務;另一方面也為建立集中統一、信息暢通、運轉高效的綜合協調指揮平臺收集資料。滅火救援不能單靠消防部隊一家;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依托社會資源。平時要將本轄區所有生產、銷售、儲存消防器材、物資、裝備及社會救援物資的單位、企業信息,整理歸檔、分門別類、統一錄入戰勤保障管理軟件系統,以便及時、準確調集社會力量
最后,還要做好一定數量的資金儲備。戰勤儲備需要的物資多、數量大、種類雜,單靠消防部隊戰勤保障部門一家不能完全滿足一線需求。而對于能在搶險救援地購買到的物資,可以采取就地購買的策略。因此要做好一定數量的資金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