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指導思想與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國務院確定的“力爭到2020年,我國安全生產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目標的關鍵時期。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落實,全面加強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監察隊伍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和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置能力,推動安全發展型社會建設,促進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安全生產保障。
(二)規劃目標
到2015年,規范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監管與執法能力明顯提高,安全生產法規、規章標準體系、技術支撐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宣教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得到有效防范,全省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為到2020年實現全省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奠定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指標
相對指標
1.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
2.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
3.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8%以上
4.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下降32%以上
5.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下降35%以上
6.火災十萬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08以內
7.水上交通百萬噸吞吐量死亡率控制在2010年水平
8.鐵路交通10億噸公里死亡率下降25%以上
9.民航運輸億客公里死亡率控制在0.009以內
10.職業危害申報率80%以上
絕對指標
1.各類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2.工礦商貿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3.較大事故起數下降15%以上
4.重大事故起數控制在2010年水平
5.特別重大事故控制在2010年水平
6.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7.煤礦較大事故起數下降20%以上
8.煤礦重大事故控制在2010年水平
9.非煤礦山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0.化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1.危險化學品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2.煙花爆竹死亡事故控制在2010年水平
13.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4.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5.冶金機械等8個工貿行業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6.特種設備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17.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18.其他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2010年水平
19.火災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2010年水平
20.生產經營性火災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21.鐵路交通(含路外)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22.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23.漁業船舶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24.農業機械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
三、“十二五”時期主要任務
(一)完善法制體制機制,促進長效機制建立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地方性法規和相關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貫徹實施《遼寧省安全生產條例》、《遼寧省重特大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完善《遼寧省安全生產條例》配套規章規范。制定《遼寧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遼寧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實施辦法》、《遼寧省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監督管理規定》,修訂《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辦法》和《遼寧省消防條例》,加快地方安全生產立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綜合協調、激勵約束、聯合執法、事故查處與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
(二)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提升技術支撐能力
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構建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體系,突出科技進步對安全生產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建立完善省、市兩級安全生產技術支撐中心,充分發揮省非礦山和職業危害實驗室技術支持作用。加強安全生產技術研發、檢測實驗、成果轉化等平臺建設,發揮企業和科研單位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成果推廣應用主體作用,加大對高危行業安全技術、裝備、工藝和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引導高危行業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水平,強制推行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培育和發展安全科技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