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化礦山、?;返戎攸c行業和領域監督管理,防范生產安全事故
煤礦:以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為重點,深化煤礦瓦斯防治,強力推進煤礦瓦斯先抽后采和落實區域性防突措施,加快煤礦瓦斯綜合防治工作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煤炭工業調整,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升煤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推進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加強煤礦安全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煤礦重大災害治理力度,健全和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推進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
道路交通:完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提高大中型客車、公共汽車、重型載貨汽車的安全準入條件。繼續深入開展治理車輛超限超載運輸工作力度,切實加強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利用GPS等監控手段,實現客運車輛運營全過程的動態監管。建立新(改、擴)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設施設計評審與工程竣工安全設施驗收制度。切實加強公路維修養護和安保工程實施工作,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設計標準。繼續強制推進道路客運、危險化學品運輸等車輛安裝行駛記錄儀或GPS系統。
非煤礦山: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強化源頭管理,加強新、改、擴建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加強部門聯合執法、依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提高準入門檻。開展地下開采礦山、露天礦山、尾礦庫等專項整治,重點防范透水、中毒窒息、冒頂片幫、坍塌和跑車墜罐等事故。強化石油天然氣開采防井噴、防硫化氫中毒、防爆炸著火工作。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設備,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改善安全基礎條件,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危險化學品:制定化工產業安全發展規劃,實施化工企業進園入區專項行動,實行化工園區區域性安全評價制度,實現化工園區安全合理布局。切實做好危險化學品新、改、擴建項目安全監管工作。強化源頭管理,嚴格規范建設項目“三同時”工作,嚴格危險化學品備案登記管理,嚴格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全面開展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提高化工行業的本質安全水平。
煙花爆竹:加強煙花爆竹銷售市場的安全管理。按照統一規劃、保障安全、合理布局、總量控制的原則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煙花爆竹批發企業超量儲存及零售網點違規經營行為,嚴厲打擊煙花爆竹非法生產經營活動。
建筑施工:開展以深基坑、高支模、腳手架和建筑起重機械設備等為重點的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治理工作,強化工程招投標、資質審批、施工許可等節點的安全監管,嚴格實施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動態監管,健全建筑施工企業和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
民用爆炸物品:優化民用爆炸物品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規范生產和流通領域爆炸危險源的管理,減少危險作業場所操作人員和減少危險品在線數量。加快信息化技術與民爆生產技術的融合,主要工序實現連續化、自動化和信息化。
特種設備:制訂完善省級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工作實施細則,深化審查、批準、監督三分離的行政許可工作制度。全面建設和應用特種設備動態信息監管系統,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長效機制。對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試行實施分類監管制度,建立安全風險監控機制。繼續加強起重機械、壓力管道元件、氣瓶、?;烦袎汗捃嚨忍胤N設備整治工作,全面落實壓力管道普查、檢驗和登記工作。
工貿行業:實施冶金、機械、輕工、建材、有色、紡織、煙草和商貿等工貿行業事故隱患專項整治,加強監管模式創新和發展,逐步建立網絡化監管、分類、分級或差異化管理機制。開展自動報警與安全連鎖專項改造,重點在煤氣危險區域安裝固定探頭,實現連續監控監測。推廣使用安全連鎖技術,提高自動化程度。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企業安全達標三年規劃,規模以上工貿行業重點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到三級以上。積極推進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落實,強化屬地、分級管理。
電力:大力推進企業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進一步規范企業安全生產經營行為。全面實施安全風險管控,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實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不斷提高企業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繼續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健全安全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深入推進“兩個轉變”,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
消防(火災):大力深化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全面落實政府部門組織領導、監管、設施建設、檢查考評“四項責任”。開展以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高層地下建筑、施工工地、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的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落實重大火災隱患政府掛牌督辦制度,有效解決消防安全突出問題。督促社會單位大力深化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組織人員疏散逃生、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等“四個能力”建設,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加強滅火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配備高、精、尖的消防車輛及裝備,提升城市綜合性應急救援能力。
鐵路交通:加強鐵路道口安全監管,加快實施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重點推進無人看守平交道口改造。不斷完善鐵路道口安全設施設備;強化鐵路沿線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建立安全保護屏障;加大對地方鐵路、專用鐵道和鐵路專用線的監管力度;認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加大對安全隱患的整治力度;不斷采用先進保安設備、檢測工具和檢測手段,健全安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體制。
水上交通:加強港口應急體系建設,通過優化港口作業流程,加強設施設備的技術升級和更新改造,提高碼頭泊位的專業化程度,改善港口安全生產條件,使港口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升。推動《遼寧省地方海事系統“十二五”期間水上監管救助一體化規劃》的全面實施,大力提高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水平。大力推廣適合我省水域和航區的新船型,推進水上運輸船舶的技術進步,提高船舶的抗風能力,逐步清除老舊船舶在我省水域的經營。加強沿海重要港口和陸島運輸碼頭建設。到“十二五”期末,我省港口、航運等基礎設施基本實現港航業現代化。
民航運輸:全面推進遼寧地區民航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航空保安管理體系(SeMS)建設。對轄區民航局實施安全監管績效評估,完善考核激勵機制。貫徹中國民航《國家航空安全綱要(SSP)》,提高民航安全監管水平,實現安全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農業機械:加強農機監理執法隊伍建設和基層農機監理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全省農機監理業務網絡建設,實現各級農機監理機構業務數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漁業船舶:推進重點水域漁船和漁港監控系統建設。繼續強化漁船漁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加強對航標、漁港監控設備,消防設施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維護。積極推動漁船安裝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北斗衛星導航及漁港監控系統建設,努力提高漁船裝備水平和漁船動態管理水平。實行漁業船舶、船用產品、生產機械設備報廢制度。
(四)強化職業危害監管防治,創建職業安全健康作業環境
加快各級職業健康監管機構和執法隊伍建設。加強職業安全健康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建設,加強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與控制。繼續開展職業病危害申報登記工作,逐步完善申報登記系統,建立重點行業(領域)職業危害基礎數據庫,開展粉塵、高毒物質危害嚴重行業專項治理。實行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制度,加強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管監察。提高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查率,職業病危害評價率達到65%以上,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65%以上,職業危害單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70%以上,粉塵、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0%以上,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80%以上,重大急性職業病危害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強化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加強對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置和個人防護用品配備的監督管理,加強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改善勞動者作業環境。嚴厲打擊職業衛生違法違規行為,大力查處職業危害案件。
(五)健全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建立覆蓋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等各行業領域的應急救援體系。推進省、市、高危企業較集中的縣(市、區)、企業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完善生產安全事故預報預警和應急協調工作機制。繼續抓好預案體系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強化預案演練,增強預案的針對性、有效性。抓好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充實先進裝備,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形成應急救援體系。建立完善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應急救援通信指揮平臺、移動應急救援指揮平臺,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提高執法能力與水平
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產監管和執法監察體系。重點建立完善執法監察機構和職業健康監管機構,統一規范職能,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水平和執法能力。加強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安全監管機構和執法隊伍建設;著力推動鄉鎮、街道安全監管和執法能力建設,探索鄉鎮(街道)安全監管的實施方式和有效途徑;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大型礦產資源基地設立安全監管執法機構,納入地方政府安全監管體系,形成省、市、縣、鄉鎮(街道)4級安全生產監管網絡,保障安全生產監管機構、人員、經費、設施和裝備到位。完善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滿足行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發揮協會、中介機構等組織的行業自律與指導、參謀助手作用,為政府安全監管提供相關支撐與服務。
(七)推進安全生產培訓和宣傳教育體系建設,提升全民安全素質
大力推進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企業教育和社會化宣傳教育“四位一體”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體系,探索安全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機結合方式,提高安全培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逐步健全4級安全生產培訓機構,形成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培訓體系和工作機制,提高安全培訓工作水平。強化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含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和考核,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及考核基礎設施及管理系統建設。加強對政府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大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省級主流媒體安全生產宣傳力度,倡導全社會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全民安全文化意識,在全省努力營造人人“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輿論氛圍。加強全省宣傳教育體系與能力建設,辦好省級安全生產網站和省級安全生產刊物,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輿論引導作用。
